【清華人故事館】遠赴海外 學習看見自己——嚴偉銘校友

撰文/黃柏霖  經濟系20級

【嚴偉銘小檔案】

學歷:

清華大學科管院學士班  電機12           

美國UCB加州大學柏克萊機械碩士

現職:

ANKER共同創辦人暨營運長

加州大學柏克萊哈斯商學院 - 亞太交流計畫主持人

跨領域專長 逐漸培養硬實力

偉銘學長憶起當年考大學、填志願序的時候,十分迷惘的他不知道自己要選什麼科系。時逢清大首推出雙專長學士班,以「跨界雙領域」為特色的學制打破以往單一科系專長的限制。因此嚴偉銘最終決定就讀清大科管院學士班,選擇以計財和電機為雙專長。

談到當時選擇的理由,嚴偉銘記得當時是因為新的金融觀念——比特幣的學術論文發布,而就做了這個決定,學習計財量的計算化卻也生活化的金融實務觀、和軟硬體結合的電機專長。起初修習電機的課程時很挫折,進度常常落後,後來在幾個朋友的鼓勵和自己的努力下,也逐漸找到自己較有興趣的領域,畢業的時候拿到學士班和電機學士雙學位。即使面對未來就業仍未有明確的方向,但在四年不斷學習的過程中,也不斷累積跨領域的專長和能力。

遠赴海外北美 學習看見自己

嚴偉銘認為唯有透過實際的職場經驗才能看到自己的不足,也更了解自己需要什麼和喜歡什麼。從清大畢業後,選擇在廣達公司工作一段時間,發現自己缺乏產品設計系統建構的概念,毅然決然選擇了海外再進修。在柏克萊讀機械所的這段時間,不只踏入更多不同的領域,更珍貴的是這段海外歷程中,有著他意想不到的價值。

他看到國外的學生很積極的打造個人品牌,用不同的方式和行為去形塑自己獨特的價值,無論是寫部落格或是經營社論平台。嚴偉銘憶起當年一位同學甚至因為自己創的教學頻道,被教授邀請一同在學校開班授課。偉銘也很鼓勵清華學子,從學生時代就建立自己的品牌形象,未來更重視自我特質的年代,要學習打造自己。在北美的這段期間,偉銘也更積極的去參加各式各樣的活動和也不斷與人交流對話,持續的學習和成長,也為他在後來的職涯路上鋪了很好的根基。

從職場到創業 找到自己的定位

柏克萊機械所畢業後,擔任IPMD產品的研發長,一年後公司因應融資需求,從硬體轉型為軟體公司,直接被拔掉這個職位。當時的嚴偉銘十分受挫,卻也因此興起了自己創業的念頭。「不想要命運被操弄在他人的手上,我想要掌握自己的命運!」於是嚴偉銘和一些朋友創立了ANKER公司,主要業務是區塊鍊的整合和金融交易。起初因為公司沒有經費預算,無法拓展市場,身為營運長的角色面臨如何打造廣告品牌的難題,而偉銘也迅速的找到了方法,透過當時的行銷趨勢——內容行銷,發行了《金融科技分析報告》、《區塊鍊策略秘笈》等學術文章分享,用低成本的預算迅速打開了知名度,超過百萬以上的瀏覽人次,也同時兼顧員工的內部訓練,快速培養員工職能。

圖左:嚴偉銘

偉銘的四個思考模式

回想起自己20幾年來的人生歷程,就職後到海外進修、擔任產品研發長長後又自行創業、現在也擔任柏克萊亞太交流計畫主持人的他,也談起了關於自己一路走來,人生四個思考模式:學習、成本、品牌、心理。

無論是在清大或是海外就學,抑或是在職場上工作,嚴偉銘分享垂直學習和水平學習的重要性,不僅要跨領域學習整合,每一項領域卻都要有所專精,當問到對於現在一些趨勢的看法時,偉銘也一再強調不要一味地去追求趨勢,而是不斷的學習如何讓自己在時代潮流中站得住陣腳。

偉銘也分享他做的每一個選擇的背後,要同時考慮三種不同的成本:機會成本、沉默成本和邊際成本,簡單的經濟學概念用在生活中的每個選擇,懂得做對的決定,不害怕沉默成本而選擇走自己喜歡的路,也看得清邊際成本,選擇未來潛力大的學業和事業。

學會塑造個人品牌形象,學習如何展現個人特質,是品牌思考很重要的一環。而更重要的是自己的心理模式,如何在危機中找到轉機、用不同的心態去面對各種艱難的挑戰,是偉銘這一路走來不可或缺的因素:不斷增強的心理素質,才有辦法克服每一個階段的難關。「人生不能像做菜,材料都準備好了才下鍋。」偉銘學長最後分享《飲食男女》中很經典的一段話,總結自己的經驗,也勉勵清華學子能夠隨時主動裝備自己,持續且不斷的努力,走出屬於自己的定位和價值。

圖左:嚴偉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