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陳弘校長:北美基金會成立 清華「文藝復興」的號角響起

賀陳弘校長:北美基金會成立  清華「文藝復興」的號角響起

 

                                     賀陳弘校長與北美基金會理幹事合影

 

薛市長、楊主任、國琳理事長、進步理事長、全美各地來參加的清華人,午安!

在歷任清華校長中,我是最榮幸也最殊遇的,能在今天參加這個場合,見證歷史的一刻。除了感謝國琳和基金會的工作人員之外,今天所有從北美各地遠道千里而來的清華人,請都給自己一個熱烈的掌聲,謝謝大家。

小時候我們都聽過一句孫中山所說的:「華僑為革命之母」,我一直相信「校友為興學之母」。支持母校一直是清華校友幾十年來不間斷的傳統,我們在世界各地都可以見到清華校友強固的向心力。這次北美基金會的成立,說起來真的是不可能的任務,是創過去未有之神奇。容我借用甘迺迪曾說的:大學「不只是要研究現存的事物,還要設法讓未曾存在的事物發生。」這件事情就是讓未曾存在的事情發生了,實在是難能可貴的事情。清華人的能力在此處展現無遺,同時也呈現了清華人幾十年的茁壯成長,幾千位在北美校友的開枝散葉,自強不息,共同促成這一件厚德載物的事情,這個群策群力之功,非同小可。

我在這裡用幾分鐘,和六零年代、七零年代、八零年代一直到現在一字頭的校友們,一起回顧清華在新竹成長的過程。六十多年前,清華在赤土崎成立的時候,只有核、物、數、化,也就是原子科學和理學院這兩個學院,接著清華平均以每十年成立一個學院的速度成長。幾十年過去,大家可能回頭一望驀然驚覺,所謂十年磨一劍,清華在六十多年來是「十年成一院」。六十多年前清華只有兩個學院,四十多年前成立工學院,三十多年前成立人文社會學院(從此校園中男女學生的景觀就不同了),二十多年前成立生命科學院和電機資訊學院,十多年前成立科技管理學院,一直到三年前,我們透過合併校,又新增了藝術學院和教育學院,現在清華已大大不同於三、四十年前學校的人文景觀。

目前除了醫學院,清華大學幾乎各領域完備,事實上我們也正在努力開始籌辦醫學院。這是清華三十多年來一直持續的未竟之功,三十多年前我們在沒辦法成立醫學院的狀況下,先成立生命科學院,這個今天大家耳熟能詳的學院名稱,在當年是第一個在國內創立的,因為當時國內只有動物系、植物系、園藝系等,完全沒有今天生命科學的概念。這些學院的依次成立,都見證了清華成長的道路。

今天,我們稱為清華3.0。因為清華的歷史從1911年開始的一百年,大體上可分為三段:在大陸時期庚子賠款之後,中西兩個文明重大的衝突(雖然看起來一百年後還有繼續衝突的可能),當時大家都希望能在人類社會重大議題和價值上,由大學引導做反省和發展,以清華四大國學導師為代表。1950年代之後,兩個清華各自在兩岸發展,但是異曲同工,都是以理工為主要發展,各自培養了大批的人才,在兩岸經濟建設上做出相當的貢獻。以很簡單的橫切面來說,清華大學在台積電、聯電擔任經理或處長以上的重要幹部比例極高,這就是很明顯的例證。

現在清華的人才培養已經非常多面向。今天我們在座的優秀學弟黃敏祐,他拿到了馬可尼學會青年學者獎,被視為是5G未來的諾貝爾獎,是傑出學弟學妹非常典型的例子。最近清華也拿到了全世界最大規模的學生超級運算的冠軍,這個比賽過去十年來北京清華一直是常勝軍,今年由我們拿下冠軍。我們的學生也在歐洲國際的Eurobot競賽中獲得優秀成績,我們的學生也自己做F1賽車到日本去參加賽車競賽,這些都是國際性的舞台表現。同時我們的學生也參加了威尼斯的雙年藝術展;各位更可以期待明年2020東京奧運,清華的學生將會參加,並很有可能會奪牌,清華學生繼續在各種領域發光發亮。今年最新的一屆,清華有一個單獨招生的將星計畫,目的是為了培養將來執干戈、衞社稷的將軍級人才,當他們在2023年畢業的時候,正是1923年孫立人將軍畢業離開清華園的一百年。

清華園學生的組成與教育已經非常多元化,我們透過多元選才創造多元而寬廣的教育情境。我們都知道,未來的世界,人才是流動的、競爭的,單一領域的背景在這個紅海之下是很辛苦的,同時知識的發展如此之快,現在學到的知識往往不是未來我們所需要的,所以清華透過多學院的成立,以及每一個學院的院學士班,我們的畢業生已經有平均百分之二十具有紮紮實實的雙專長的能力,我們是在為學生預備進入新的世界,是未來所看見的清華新境界。

母校最近的建設,包括藝術學院和教育學院即將在南校區建立,南校區就是人社院後面俗稱有很多「阿飄」的地方,現在已經整理得非常漂亮,如同前門一樣的大草坪,非常適合放風箏。除了兩個新學院即將在那裡成立,我們還會有台積電曾繁城先生捐助興建的文物館,這是中文系的楊儒賓教授集畢生之力所蒐藏,包含明朝末年到民國初年的文人尺牘書畫文物,幾千件收藏品不但是個人嗜好,同時也是建立清華對近代史詮釋的重要基地,這個文物館完成之後,將可以和柏克萊東亞圖書館和哈佛燕京圖書館形成鼎足之勢。另外,73級的校友謝宏亮將捐贈兩億元來興建美術館;舊金山的華人文學家王默人、周安儀伉儷,將在人社院和相思湖之間捐建一個文學館;這些將建立起清華南校區的文化廊帶。國琳提到大家所懷念的大禮堂,我們也得到聯電和校友總會等清華校友的大力支持,未來將修建成高水準的音樂廳,讓大家對清華園的思念和回憶隨著音樂永遠迴盪在校園裡。

我想引用一位詩人Christina Rossetti的詩,她說“Who has seen the wind?” 誰真正看見風嗎?風是看不見的,可是當我們看見樹葉在顫動,我們知道風來了;當我們看見樹枝低低搖頭,我們知道風來了。所以當我們看見清華園發生這些事情的時候,我們知道有一陣大風要來了,我把她稱為清華的「文藝復興」。

其實清華立校之初就是人文的關懷,經過2.0的科技建設,現在清華3.0是重新把人文和科技結合起來,為學生預備更寬廣的教育背景,去面對未來全新的世界,同時去承擔世界上重大的問題,這都需要更高的視野、更寬廣的知識背景去貢獻,這就是未來清華人的角色。

希望今天在這裡可以迎接清華未來的文藝復興。當我們想到文藝復興的時候,它不僅僅是文學、繪畫、建築,當時也有哈維的血液循環的醫學成就,更有達文西的科技成就,這就是清華現在的情況。清華在科技、人文、以及我們正在努力的醫學方面都會開始大放異彩,同時我們也看見了各種新的事物的發生,我們知道,風已經在吹了。

今年四月底的百人會晚宴上,我曾經和會員們提到,文藝復興的成就,背後有一個Medici家族,Medici其實是個銀行家,銀行其實不是別的,就是把大家的錢集合起來做事情。今天在這個場合,我們看見一群可愛可敬的清華校友在北美成立了基金會,把大家的資源集中起來,希望能發展清華大學,這不就是Medici當時促成文藝復興所做的事情嗎?所以今天基金會的成立,和清華即將發生的文藝復興,我相信是歷史的必然。讓我們一起來期待未來將發生的種種美好的事情,同時也讓我們一起記得,在2018和2019年這兩年,清華文藝復興的號角已經吹響了,因為在這裡我們成立了清華北美基金會。謝謝所有過去、現在和未來為這個基金會貢獻的清華人,讓我們一起向他們表示感謝,並且為他們喝采!謝謝大家!

 

2019年6月22日賀陳弘校長於北美基金會慶祝酒會致詞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