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校友中心首頁 
【清華人故事館】 原子科學院院長李敏:人的生命是活出來的

【清華人故事館】 原子科學院院長李敏:人的生命是活出來的

審稿/陳千惠顧問 採訪、撰文/王瑋 教育學院學士班24級 攝影/計通中心 沈聖儒

【李敏小檔案】
學歷: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博士
清華大學核子工程學系碩士(79級)
清華大學核子工程學系學士(77級)

經歷:
清華大學原子科學院院長(2018/2~)
清華大學主任秘書、總務長、學務長
以核養綠公投發起人
台灣電力公司董事
奔騰思潮專欄作家
Brookhaven 國家實驗室

圖片


「許多偉人的傳記裡,他們從小就非常厲害,從小就知道要幹什麼,一輩子就往那固定的方向去走,後來他就成功了。事實上這樣的人多不多?很少。而絕大部分人的一生,都是機緣。人生的生命是活出來的,不是規劃出來的。」在學生徬徨時,李敏給出了這樣的回答。

離鄉背井到落葉歸根

李敏於清華大學研讀核子工程學系學士和碩士學位後,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榮獲博士學位。畢業後對美國缺乏歸屬感,原本想回來台灣,但為了圓父親回國的願望,在美國Brook Haven 國家實驗室工作三年半。他透露,在美國的研究環境十分注重身份。「若是沒有綠卡,很難在美國進行前端的研究。而自己做的工作也只是看看報告,覺得有些枯燥。」他無奈地說。當時的他有兩個選項。要麼在美國找另一份工作,或者回台灣。他下定決心,若是清華大學聘任他,他會選擇回來台灣。就在這樣的機緣下,1989年李敏又回到了他熟悉的校園中,重敘與清華大學的淵源。

圖片

任職清華的回憶

談到歷年來在清華大學擔任各種職位,有沒有遇到任何令他印象深刻的事情。他回憶起擔任學務長時,有一個學生來找他,因為學生對未來感到迷茫。他說:「不要想太多,活在當下。這不是說你每天醉生夢死,而是這年紀你應該做什麼,為未來保留彈性跟選擇。」他認為學生可以有目標,但要有彈性,因為未來的事沒有人知道。「很多事都是機緣。」他說道。他跟這位學生促膝長談幾個小時,而這段對話也被學生寫成文章《清大學務長的一席話》發布在網路上。他說他並不知道學生的文章存在,直到他的大學同學開玩笑地戲謔了他。然而在網際網路還尚未盛行時,這篇文章已被轉載多次,甚至成為高中指定必讀文章。

任教的豐富經驗中,李敏感慨地說教授不經意的動作,可能就影響學生的一生。他分享道有一位學生苦惱著在兩個大學之中做決定,卻怎麼選也選不出來。於是他請學生將兩者大學的優點跟缺點一一列出來做詳細的比較。如果還是選不出來呢?「那就丟銅板吧。」他笑著說道,「但是這不是最終答案。如果你選到人頭,第一個反應是:怎麼會是這樣?那你已經知道自己的選擇了。」

對學生的期望

李敏認為大學是培養學習能力的地方。自己希望學生學到的,除了學問,還有良好的生活態度。「將事情不只做完,還要做對。」若作業檔案的名稱或是格式錯誤,一定退回。這是他對學生的基本要求。他也知道,學校所學在出社會不一定會用到。他說,了解學問是為了培養邏輯思考的能力。這個能力才能讓你在社會脫穎而出。「一些公司會說大學所學的沒有用,他們用半年就可以把他們該懂的教會;我說沒有我們,給你們兩年他們還學不會。」他認為弄懂學問是學生的本分,盡力把事情做好就好。

對原科院的願景

2021年是李敏擔任清華大學原子科學院院長的第三年,他說他接下職位對自己與原科院有三大期許。第一就是「造反」。他認為核能對國家的發展極為重要,並不認同廢核。他在2018年擔任以核養綠公投發起人之一,此公投更在當年11月24日通過。他透露,他發起時,是想讓大家更關注這一個議題,沒想到有如此大的迴響。
第二是醫學物理,他認為這一個領域有非常大的潛力。先進的輻射治療需要更嚴密的計算,原科院也有不少學生在此領域有所發展。而李敏希望將醫學物理發展起來,成為醫學物理專業教育機構。

第三個則是硼中子捕獲治療。這一技術常用在治療癌症,需要導引穩定且大量的中子射束。清華大學有台灣目前唯一運轉中的研究用核子反應器的優勢,反應器改建後在2004年成為當時全世界第八個硼中子捕獲治療設施。李敏的目標是將已有的硼中子捕獲治療中心變成正式的醫療機構,他認為這一個機構將對清華跟台灣都會有很大的幫助。

圖片

對清華的感情

李敏不只是清華大學的學生,也是教授。與這所大學有著超過四十年的淵源,他自然對清華大學充滿著感情。他認為清華大學不只是個學術界表現優異的教育機構而已,還有許多特殊的文化,讓清華更特別。他講到清華大學對教育界最大的貢獻則是繁星計畫。說到整個計畫的構想跟實踐,他自豪地表示這個制度拉近了城鄉差距的問題,改變了社區高中學生追夢的高度。

今年是李敏擔任原科院院長的最後一年,當我們問起退休後的打算,他笑笑地說他只想安安靜靜過日子。有時走路、健身,以及做做他本身喜歡的園藝,這樣就很滿足了。

圖片
李敏院長(右2)與筆者王瑋(左1)、採訪團隊合影。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