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名人講座-海外校友分享會活動紀實

清華名人講座-海外校友分享會活動紀實

撰文/資工系胡寶鈺  攝影/關耀輝 審稿/陳千惠

  由國立清華大學與國立清華大學校友會共同策畫的《深耕台灣,放眼世界》系列講座,12月1日第二場〈走出台灣,放眼世界〉,邀請澳洲Bluechip Infotech的創辦人清大核工81級校友熊強生,以及在美國華爾街創立RiskVal的清大數學84級校友胡國琳分享所見所聞。本次講座首次嘗試以英文主講,並開放深度交流。

  周懷樸副校長開場致詞時指出,這系列講座取「深耕」一詞,是希望眾學子於自己的領域勤奮耕耘之外,更要深入的了解與體會;學校也鼓勵學生要走出台灣,出去看世界,不要畫地自限,限制了自己可能的大好未來。

  此次的活動總共分成三個階段,首先,由校友分享自己的生命歷程,兩位校友都以英文來講述自己的經驗,待學生都對講者有基本的了解之後,接著讓學生當面對校友提出想問的問題。最後,分成兩個區域,讓學生自由的去對兩位校友分別提出問題,有近距離深度討論的機會,並由清大的周副校長與呂平江主任秘書作為兩位校友的與談者,讓座談進行的更加流暢。

Changes, Choices and Being Yourself

  熊強生從清大核工畢業後,前往美國繼攻讀核工碩士,後回台灣工作,在台電擔任工程師。在薪水穩定優渥且生活無虞的當時,熊強生問自己:「我要在台電度過我的餘生嗎?」答案是不,因此開啟另一條截然不同的路,一頭栽進當時正在起飛的IT產業,成為宏碁的第一代外銷工程師。經過歐洲與澳洲的產業經營洗禮,憑藉著對產業趨勢的敏銳觀察,加上公司給予的內部創業機會,熊強生在澳洲創立了Servex Australia公司,並在公司經營模式改變後從公司獨立出來,以技術和服務贏得一定的客戶群,後改名為Bluechip Infotech,如今是有一定規模的IT公司。

  熊強生的事業經營成功,也因此獲得第21屆的海外青年創業楷模的殊榮,得到外界的肯定。呼應他的簡報主題──Changes, Choices and Being Yourself,任何新事業都是困難且充滿不確定性的,但只有勇敢去選擇、改變、並做回自己,才是成功的最佳途徑。他也勉勵想要改變的人,要時時「察覺外界的變化」。如科技的變化就很明顯的改變我們的生活,進而擴展至整個世界。更重要的是,「要做自己的決定」並且「對自己誠實」,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個性和興趣,因此,不要盲目的跟從別人的決定,而是要做出自己的決定。

Dreamers to Dream

  胡國琳在演講的一開始就稱自己為「逐夢者」,而且他的夢總是特別的、和別人不一樣的。進入清大數學系後,他發現數學其實有很大的彈性,可以被應用在許多領域,但因為胡國琳是對自己要求很高的Dreamer,當他意識到自己在數學領域並不會是最頂尖的佼佼者之後,因而轉換跑道,前往資工系去學習程式相關知識。

  胡國琳畢業後,踏上出國留學的夢想,遠赴澤西理工學院New Jersey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就讀,進而進入知名的所羅門兄弟(Salomon Brothers)工作,因擁有許多專業知識受老闆賞識,帶領公司內頂尖25小組,為公司帶來極高的收入,獲得極大的成就感。不料,公司合併,整個小組被裁撤掉,彷彿晴天霹靂。這是他的第一次失敗,也因此重新規劃人生目標,在華爾街自行創立RiskVal公司,經過不斷的努力,成為業界的佼佼者,也獲頒青創會26屆海外青年創業楷模,海內外的肯定。

壓力使人成長 驅動學習

  在Q&A階段,首先同學提問清大的課業壓力大、同儕間競爭激烈,該如何平衡生活與學習。胡校友與熊校友不約而同提到,要先釐清「造成你壓力的是什麼」。當一件事是你喜歡的事的時候,你會享受在其中,當你不喜歡,那就成了壓力。而壓力是使人成長與學習的動力,亦能讓人找到自己想要的事物。呂主秘補充道,可藉由閱讀來調劑身心,不論是課內或課外讀物,都不失為一種好選擇。

  深度座談現場學生分成兩組,將胡國琳校友與呂主秘、熊強生校友與周副校長分別圍繞著,進行深度交流,討論產業的現況與未來、給予學生的建議與分享,也提到東西方教育的不同、社會現象的討論,以及人生抉擇的考量與建議,氣氛熱絡。

醞釀 嘗試 相信 堅持

  有人問熊強生校友創業的契機,熊校友答道,若你現在過的舒適安逸,不往艱難的方向選擇,不繼續向前,那你以後會不會因此而後悔?對他來說,一開始也只是慢慢的醞釀,待一切逐漸水到渠成時,就會有一種「That’s it!  I’m going to do!」的感覺,成為了創業的契機。熊校友也建議想創業的人可以先去工作,找到理念相同的夥伴,也可以知道自己想要什麼。現在回想起來,當時有些事覺得是冒險的,但其實也是最好的選擇,所以若回到過去也不會改變當初的選擇。

  他強調,人不可能一直做對的選擇,更何況世界在變,十年後可能很多你我的工作都會消失、也可能會出現很多你我從沒想過的工作機會。因此,不要被自己念的科系領域限制,要多嘗試不同的可能。周副校長也說道,現在學校提供許多跨領域的修習學制,給學生更多自主選擇與跨領域學習的機會。

  另外,在澳洲多年的熊校友看到現今打工渡假的熱潮後表示,希望同學是目標確立,知道自己要什麼再去,不要人云亦云的前往。周副校長也點出,根本原因在於台灣父母多不鼓勵孩子嘗試,所以孩子接觸的東西不夠,對自己了解不夠。台灣小孩都很用功,雖然長大後環境會逼你去思考改變、做出選擇,但自己主動去思考選擇,也好過被環境逼迫著向前。當今環境是歐美較開放、大陸較封閉、台灣恰好夾在中間,不過用功程度則相反,是歐美較鬆散、大陸很用功、台灣又恰好的夾在中間,在這不上不下的中庸位置,台灣還是很具發展潛力。

培養表 領導力

  有學生提問,台灣學生在國外的弱勢在哪?胡國琳校友表示,台灣學生的弱勢,也是亞洲學生的共同弱勢,就是缺乏獨立清楚、完整表達的能力,也就是說故事的能力。從教育面剖析,東方教育習慣要求學生壓抑,但西方教育卻鼓勵學生發言,也因此造就兩方的不同。現在社會上「表達」很重要,不僅要能把自己的想法完整的表達讓眾人理解,還有要能把一個無聊的故事講得很精采的能力。

  台灣是一座海島,與國外接觸機會多,因此英文要練好敢講,台灣人的英文缺乏口說的訓練,使許多人會英文卻不敢開口。主秘也分享說,他在國外開會時會要求自己今天一定要先開口講話,像美國人講中文一樣,講得不一定有多好,但多練才有可能講得更好,美國人都不懼怕講中文,我們為何要害怕講英文?

  胡校友提醒,我們是島國,走出去是必然,但是”Don’t forget where you're from.”要記得回來。現在網路發達讓人際網路的發展更容易,人與人之間的聯繫更多也更簡單就能找到。不論在哪裡,都可能已經有學長姊在那邊打拚過了,可以認識的人很多,不用孤軍奮戰,要懂得運用這些珍貴的人際資源。另外,胡校友也再次強調「表達」的重要性。同一句話,以不同的語氣及態度說出,給人的感受也不同。對於一位領導者來說,如何讓人心服口服的跟隨是很重要的,讓人聚集更是一個團隊的基礎。因此更要學會該如何溫柔的表達,就算下屬犯錯,柔性的罵人也好過於直接的指責。他也叮嚀學生,要成為更好的人,讓人想跟著你,畢竟大部分的人都是想跟著更好的人的。

  在與兩位擁有豐富經歷的校友交流的過程中,都能感受到他們對於「Be yourself」的重視,他們積極的關注外界世界的變化,並從中看出機會,成為站在我們面前的公司創辦人。清華名人堂講座將持續的舉辦校友分享活動,讓校友、母校學生交流,共同學習、共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