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校友中心首頁 
【清華人故事館】 清華綠市集推手林宜璇──力行「身土不二」哲學

【清華人故事館】 清華綠市集推手林宜璇──力行「身土不二」哲學

專訪 / 陳千惠 撰文、攝影 / 楊子欣 外語21 照片 / 林宜璇 社會人類所97級

林宜璇小檔案】
學歷:
清華大學社會人類所碩士(97級)

現職:
台灣綠市集協會理事長
(2019-)
《閱讀的島》、《青芽兒》、《綠事集》主編
「台灣友善書業合作社」理事
「樸食小舖」負責人

1

秋高氣爽,暖陽照著清大成功湖畔。一早空氣中瀰漫著一股溫馨的氣息,來自桃竹苗的小農們忙著擺攤以迎接來往的人潮。而其中,如蜜蜂般不停忙進忙出的莫過於竹蜻蜓綠市集的靈魂人物──台灣綠市集協會理事長林宜璇。

從有機商店管理者到有機小農

為了將社會學理論運用到實務及對土地的愛,林宜璇從清華大學社會人類所畢業後,就投入有機行業,從一開始在有機超市負責採購、行銷、營運,後被聘任到「百壽有機芽菜農場」擔任副總經理,帶領農場轉型,建立制度化的進銷存系統。綠市集創立之初,她身兼兩職,平日在農場協助管理,假日在市集化身農產加工者,追尋有機夢。

2009年因八八風災,為了幫助原住民朋友販賣產量過剩的檸檬及鳳梨,樸食小舖誕生於竹蜻蜓綠市集,依著時序季節,他們一年下來成功研發十多種手工果醬。「如果你一直執著於自己做不到的事,你永遠做不到。」林宜璇語重心長地說。回想起當初開店及做烘焙,一切都是從零開始學習,她說:「我之前的工作是負責打前鋒的營運管理,而之後開店創業則是完全不一樣的事情,一切都要自己來。」 放棄穩定的工作,父母不反對嗎?她笑著說:「剛開始他們也覺得奇怪,有竹科的工作為什麼要投身有機行業?但拜科技之賜,當他們透過臉書媒體發現有機市場有不少人在關注,自己的孩子好像在做一件有意義的事情,立場就從質疑逐漸轉變為支持。」

「身土不二」是林宜璇抱持的人生哲學,此一用語源自《維摩詰經》,指「身」與「土」兩者無法分開,「當你對有機更了解,對土地更了解的時候,你會發現人的身體與外在的環境是不可分離的,當你破壞其中一個,另一個也會接連著受損。」林宜璇說。除此之外,《食通信》及《玄米老師的美味便當》也影響宜璇極深,《食通信》是一份連結食材的情報誌,讓讀者了解每一天人們賴以為生的食物從何而來,並進而長期訂購支持;而《玄米老師的美味便當》則以漫畫的形式將食物介紹的非常精細,是對食農教育有興趣的人的必備圖書。

十年不忘初心──竹蜻蜓綠市集

2009年在清大創辦的竹蜻蜓綠市集在今年正好滿第十年。「竹蜻蜓」取自「新竹」、「清華」、「Team」的簡稱與諧音,最初為一群清大學生組成「竹蜻蜓工作隊」到災區協助清理家園。為了延續這份熱情,由人文社會學院王俊秀教授「心靈發電廠」課程激盪出一群義工,於同年十一月創立「竹蜻蜓綠市集」。每月第一週與第三週,約三十攤來自桃竹苗地區的蔬果稻米小農、農產加工者、自然生活服飾與民具推廣者會在清華大學成功湖畔相聚。

竹蜻蜓綠市集為台灣少數的農學市集,農學市集創造了生產者與消費者面對面接觸的機會,消費者因「農」而「學」,林宜璇說:「這跟超市那種冷冰冰的感覺不一樣,透過對話,農友會告訴你菜該怎麼煮最好吃。」竹蜻蜓綠市集鎖定桃竹苗地區的小農,除了推廣在地特色,更重要的是減短食物里程、減少碳排放量,真正的落實對環境友善的觀念。每位來參與綠市集的攤主們背後都有一段動人的故事,而將他們聚在一起的是對土地及對下一代的愛。林宜璇說:「我們眼睛所看得到的都是我們的下一代,所謂『愈在地就愈國際』,當腳下的土地保護好了,才能擴及到對地球的環境保護。」

相關連結:
竹蜻蜓綠市集(請點選) 
樸食小舖(請點選)

1

11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