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校友中心首頁 
【學在清華】人社院石階|藏在腳下的精妙

【學在清華】人社院石階|藏在腳下的精妙

、照片/田碩 哲學所 20G

人社院

攝影/陸煒林(經濟系交換生)

清華人文社會學院後方為十八尖山,求學之路因此成上山之路。走幾步可見一緩衝平台,因這路陡且曲,走來著實累人,也同時讓上山者得以放慢腳步,觀察氣象的變化和周圍濃郁的人文神韻。

步道

小路兩旁設有圍欄,容少許人入坐,內側有路燈沿上山方向聳立著。走在石板上,仔細觀察底下便會發現許多值得深思的古今中外名言。刻在石板中的字遒勁、清晰,應有幾十年的時間了。除了唐代詩人杜甫、李白的名句「名豈文章著?」、「道因風雅存」,也可見古希臘蘇格拉底的警言:「認識你自己!」若是急忙趕路、上課,這路不過石頭水泥堆起的「石階」,藏在腳下的精妙缺乏發現,需仰賴契機建立緣分。

沒有土地哪有文學

人文步道

攝影/陸煒林(經濟系交換生)

我坐定在石階旁,忽然神遊,心中頓生感慨。試想微風拂面,莘莘學子正要上山,猛然發現「學際天人,才兼文史」幾字刻於旁邊白岩,會不會略有思索,感動於此氣魄,而歇腳在木板上,回顧或展望自己的求學之路?又或是哪位如我一般的文學愛好者,看到「沒有土地哪有文學!」是否會在腦海閃過幾部深扎大地的現實主義文學經典?是否也想爲清華寫點什麼?抬頭可見路燈,似乎督促我們不要放棄,靈感和智慧將現於求索路上。

繞個彎,瞥見人社院一角,但仍不著全貌。再走一小段,只見漫長的石階路攻頂,暗示人們得一口氣走完。往上走便得整座袒露眼前的人社院建築群。在平台上,正廳對面即圖書館,此處視野寬闊,無需細看橫樑和樓梯構造,區區牆上貼著「福」字便足以使人感受其傳統感。踏上石階到走進正廳,一路上幾乎是冷色調,單一點紅更顯親切。我喜歡前者,它能帶來寧靜與沉思,使人體驗一種悲劇式思考。

步道

從古到今,文人憂患意識濃厚,慢慢明白人文之路難走,越往高處越感淒涼孤苦,卻仍不改本色、不忘初心。所以,當「名豈文章著?」、「道因風雅存」兩句話擺在一塊,文人的糾結、頹廢、清高、願景便在李、杜之口呈現。清大雖以理工科見長,非主流的人社院卻保有其核心,人文精神儼然成為清華底色,是每一位學子的骨骼。在我看來,能讓我們在現代社會體驗豐富生命者僅存兩件:一是到真正的自然中生活,一是沉浸在人文藝術中嘗試創造。

人社院

我抖了一下書包,抬頭向東南方看去,鐘樓穩穩的坐鎮在人社建築群中,我能看到他的頂端,卻不知走哪條路才能站在最高處,它不訴說著什麼,又藏著千言萬語。不自覺,陽光開始發暗,幾個同學從大門裡匆匆而過,我整理了一下思緒便開始下山。一陣微風吹來,石階上落了幾片樹葉和折斷的枯枝。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