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校友中心首頁 
楊安綏校友團隊19天找出新冠肺炎快篩關鍵 獨步全球

楊安綏校友團隊19天找出新冠肺炎快篩關鍵 獨步全球

【楊安綏小檔案】
學歷
清華大學化學系79級
 
現職
中研院研究員 / 物理與資訊基因體學專題中心執行長
楊安綏

 

影片來源:轉載於自由時報

 

文/記者吳欣恬

中央研究院昨日宣布已成功合成能辨識新冠肺炎病毒(COVID-19)蛋白質的單株抗體,將可作為檢測快篩裝置的關鍵試劑,量產上市後只需15至20分鐘即可得知有無感染。中研院基因體研究中心研究員楊安綏表示,據他所知,目前各國尚未聽說有病毒快篩試劑盒開發完成的消息,都還在等待抗體的出現,中研院的成果獨步全球、領先各國。

楊安綏3月9日出面接受媒體採訪,他指出,從2月18日中研院研究團隊完成包括SARS、MERS等7種人類冠狀病毒的核蛋白(Nucleocapsid protein)抗原後,他的研究團隊開始接手進行抗體的合成。

楊安綏實驗室擁有專利的合成抗體庫技術平台,擁有上百個透過生物資訊分析而建立的人工抗體庫,每個抗體庫可提供10的9次方以上的抗體數量。楊安綏說,會這麼快,傳統抗體開發要動物免疫的過程,但合成抗體庫不需要,完全是大腸桿菌系統操作,時間快、成本低,對環境影響也少。

楊安綏現場也逐一介紹研究團隊10人和所負責的項目,包括生產抗原的余忠銘、製造抗體的董昭萍、抗體開發的黃鈺琄、蔡沛勳、林思宇、陳奇雍、蕭偉文;抗體生產及抗體庫開發品質管制的許鴻儒、人工智能計算以及生物資訊相關工作的洪霏虹和彭洪斌。

楊安綏再三感謝研究團隊的成員,他說大家白天也做、晚上也做、週末也做,19天不眠不休地進行,「可以查一下加班紀錄」。楊安綏是在舊金山參與會議時接到研究團隊成員通知已任務完成,他馬上跟團隊說,「大家可以休息一下」。

楊安綏相當以研究團隊為傲,他直言,合成抗體的過程沒有困難點,因為技術開發已有一段時間,所以研究團隊的成員操作技術相當熟練。

楊安綏強調,製造快篩試劑盒的工作現在才開始,抗體產生是第一步,國內很多廠商有能力生產試劑盒,研究團隊將透過經濟部跟廠商技術接軌。廠商將抗體試劑放進試劑盒,形成檢測裝置,下一步將進行小量試生產,1000個或5000個,透過衛福部針對臨床實際應用去做驗證,驗證通過後,才能臨床應用到防疫上,還有一段艱苦的路要走。

消息來源、照片:自由時報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