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師人故事館】順天建設柯興樹董事長:「人生如花,精彩由己」
柯興樹校友始終相信,讀書是改變命運的唯一方法。即便是艱苦的環境,他也不曾放棄過對知識的渴望,並以自身的努力改變人生軌跡。
訪問者:吳偉婷、蕭雅之、王若馨、詹沂臻;撰稿者:林晏辰、楊子誼、徐月明、周芯宇;訪談日期:2025/01/03
家境困難,成績成為唯一的資本
柯興樹董事長提到,選擇就讀新竹師範學校,最大的原因是家境貧困。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由於家中經濟條件不佳,唯有靠著優秀的學業成績才能爭取到更好的學習機會。他表示,考上師範學校意味著獲得了公費補助,並能在畢業後迅速進入職場,這對當時的許多家庭來說,是最實際的選擇。
教育體制的轉型與機遇
當年新竹師範學校仍是初中畢業可以報考的直升模式,不像台中師範或其他學校改為高中畢業後才能入學。柯董事長說,這讓他抓住了機會,在完成三年的師範學業後,便能迅速投入工作。他回憶,畢業時需通過會考才能獲得正式畢業證書,證書發放後需提交給教育廳,完成所有手續才算正式畢業。當時的教育制度相當嚴謹,不過也讓人感受到學校培育師資隆重的使命感。
考試競爭激烈,教育資源有限
當時的教育資源相對匱乏,升學之路充滿挑戰。柯董事長分享,在他小學畢業後,全校僅有約 20% 的學生能考上初中,而初中畢業後能進入高中的更是少數。在這樣的情況下選擇考取師範學校,不僅是經濟上的考量,也是教育機會上的策略。他說,當時學校將學生分班管理,第一班為資優班,學生都需經過嚴格挑選,而能考上師範學校的,更是鳳毛麟角。
身為新竹師範學生的榮耀與歷史意義
董事長特別提到,新竹師範學校在當時北部地區是唯一的男子師範學校,其校服「豬肝紅」更是引以為傲的特色。穿上印有「竹師」字樣的制服,代表了一種身份與榮耀。每逢雙十節或元旦遊行時,學生們會在閱兵時,身穿制服與釘鞋,整齊劃一地步入會場,與樂隊一起發出「ㄒㄧㄤ ㄒㄧㄤ ㄒㄧㄤ ㄒㄧㄤ」的聲音,那種自豪感至今令他印象深刻。
圖一:為正在接受訪談的柯興樹董事長(右一)
新竹師範,客家與閩南文化的交融
除了學業上的成就,新竹師範也成為文化交融的地方。班上約六成學生為閩南人,四成為客家人,彼此在日常交流中,不僅增進了彼此的了解,也形成了深厚的友誼。柯董事長風趣地說,大家常用客家話或閩南話互相「笑罵」,這樣的互動也為生活增添不少樂趣。
艱苦求學,因貧窮激發奮鬥精神
談到求學過程時,柯董事長坦言,家境的困難讓他不得不選擇最經濟的學習途徑。他說,當時生活簡樸,每天的伙食簡單至極,甚至需要依賴美援的牛奶來補充營養。但他始終相信,讀書是改變命運的唯一方法。即便是艱苦的環境,他也不曾放棄過對知識的渴望,並以自身的努力改變了人生軌跡。
從師範到教育界的奉獻與回饋
畢業後,董事長順利投身教育界,並以實際行動回饋社會。他提到,自己曾捐贈教室建設,支持農村地區的教育發展。他認為,貧窮並不可恥,反而能激發人們的奮鬥精神,並引用「千金難買少年窮」來強調經歷困難對塑造人生的重要性。
竹師牽起的紅線:柯董與太太的相遇
在談到家庭時,董事長透露,他的太太也是師範學校畢業,兩人因教育結緣。他笑言,這段姻緣也正好呼應了「師範學校」這個充滿人情味的地方,讓他感受到:教育不僅改變了他的命運,也促成了人生中的重要緣分。
興趣養成與影響
柯興樹董事長在校期間就對書法,繪畫等藝術上有著強烈的興趣。而這些興趣後來延伸到對建築與藝術品的熱愛與收藏。柯董事長認為,在求學的過程中不必執著於考第一名,而是著重於掌握概念與基礎,同時他也強調興趣的養成對個人的人生至關重要,能讓生活更加的豐富多彩,不只專注於課業上,才藝與其他能力的發展也是相當重要的,因而鼓勵培養在多元領域上有所發展與多元的興趣。
閱讀與時事關注的重要性
柯興樹董事長在校時除了對音樂,書法,繪畫美術上有著強烈的興趣與擅長外,還熱衷於閱讀報紙與關注時事,也因此平時養成的廣泛閱讀、關心國國內外局勢的習慣,不僅在時事測驗中獲得第一名,更拓展了對個人的成長與開拓眼界,閱讀帶給他的不僅僅是知識的積累,更是分析與思考能力上的提升,對日後的職業發展與社會參與上有很大的幫助,柯董事長所投入之藝術與閱讀相關活動不僅放鬆心情,更是提升了綜合素養。
教育經歷的啟發
柯興樹董事長在學校所吸收到的教育訓練,讓他比其他人更易開展視野與接納新的事物。從事教育的經歷讓他勇於面對挑戰,無論是站在講台上或者是參加各種場合的活動時都不會怯場。因此,在從事教育時期的各種活動對他後來的職業發展與人生態度影響深遠。
圖二:柯興樹董事長(中)與訪談學生們的合照
對未來的期許
柯董事長認為教育工作者有穩定的未來與較好的福利,鼓勵大家不要侷限於學校內容的學習,而是將心放在教育,教書與培育下一代的使命上,並培養開闊的心胸與視野,靠自己的努力去回饋社會與國家。
從校園過渡到職場
柯董事長從新竹師範學校畢業便到學校教課,而他所教授的是升學班,亦是補習班。當時的柯董事長只有十八歲左右,每日的日程即三、四點下課後,為升學班的學生多上兩節課,直至六點回家。
師範學校帶來的最大意義
柯董事長認為師範學校最大的意義是給予「磨練」。當時學校規定六點左右起床,起床後每人簡單梳洗就要集合跑步,女生要跑800公尺,男生則要跑1200公尺,跑步後還要進行晨操,而這也是每人每天需要完成的事。柯董事長認為,這樣的體能訓練非常難得,在當時的環境下,就讀師範學校的他們被磨練出了能跑、能跳、能唱、能畫、能寫的能力。
柯董事長也提到──演講是很好的訓練。在新竹師範學校三年級時,學校會要求學生在畢業前上台演講。從選題目到上台演講,都是由學生個人去完成。柯董事長舉例在找有關社論的題目時,會從每日的新聞,如中央日報、青年戰士報等中的社論找一個題目做演講。每天早上,學校會讓幾名學生在全校面前輪流演講五分鐘,一年下來大家也聽了一百多名學生的演講。
紀律化、規律化,克勤克儉的意義
柯董事長認為在師範教育裡,很有意義的是紀律化、規律化及克勤克儉。
在紀律方面,柯董事長提到當時的新竹師範學校是有晚自習的,從六點半至八點半的這兩個小時裡,學生可以寫任何功課,但不能講話,學校的所有老師包括校長都會輪流巡堂。另外,柯董事長也提到學校當時的三大禁忌,偷竊、不假外出以及戀愛。柯董事長回憶三年級時的他,為了要匯集畢業紀念冊的學生資料而去到女生班和同學拿照片,結果遇到了校長,第二天校長便找了他的導師詢問並要求調查,可見當時學校對於男女關係所持的的嚴格態度。而當時的竹師也設有髮禁,柯董事長補充,男生們會自己剃頭。
此外,學校在上課時很嚴格,比如國文老師在這一節課教的內容,下一節課會自由抽點學生背誦,也是因此當時的學生都會背國文。
自立自強、奮發向上
柯董事長提到了,在他們的年代有很多考試,但因為高中沒有上英文課,考大學比起一般的專業考試來說比較困難。柯董事長在十九歲時白天教書、晚上上課,當時的他會利用假日,自己補習英文文法,從早上六點到河邊背初中(現指國中)英文。在後來的大專聯考中,由於英文能力有限的方面比較吃虧,當時柯董事長考上不是自己理想中的學校,後來他選擇考夜間部大學,成功考進了中興大學企業管理系。
竹師的校園讓柯董事長培養了自立自強、奮發向上的人生態度。家庭帶來的影響、師範教育的培養,以及榮譽感的驅動更是為他帶來往上力爭的力量,柯董事長認為這樣的人生態度能帶來好的發展、好的前途,因為對於榮譽的追求,這樣努力的過程對他來說,是一件很容易實現的事情。
重視全面性的培養
過渡到職場的過程中,柯董事長體悟到,做一件事情不一定是把書背得很多,重要的是在學習時要抓住概念、抓住方向。同時,他也認為師範重視才藝的培養,這一點是很重要的,有其他多元的才藝對人生的貢獻很大,不僅能展現活潑的個性,增添生活情趣,更能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發揮作用,並帶給家庭、伴侶歡樂,這是師範生活能夠為人生帶來的貢獻。從柯董事長的個人經驗裡面,他認為才藝對自己是有幫助的。
職場上的培養
柯董事長認為在職場上的培養是任何時候的,隨時都能學習到事物。柯董事長提到自己常與友人說:「我做什麼、便學什麼,我做什麼可以不因為已經具有那個專長。」
花若盛開,蝴蝶自來;讓自己精彩,讓自己盛開。
回顧柯興樹董事長的經歷,在讀書時他受益於多位卓越師長的啟發與指導,竹師的榮耀、良師、教育理念深刻帶來了深刻影響。從師範學校到職場,董事長深刻感受到,追求自我突破、設立更高目標,才能在人生的旅途中持續成長,無論環境如何變遷,最重要的仍是自己的態度和價值觀以及持續不斷的學習,正如董事長所說:「何苦單戀師範學校這些老師,他們固然很好,但到處都可以學習,哪裡都可以成為你的老師」。師範學校賦予他的不僅是知識,更是能夠隨時適應環境、奮發向上的生命力。
人生如花,精彩由己,一如董事長在結尾送給訪談者的話:「你可以斜槓人生,可以多才多藝,可以多樣化學習,人生是精彩的。」唯有不斷成長與綻放,才能迎接更加豐富多彩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