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校友中心首頁 
Be a Thinker and Stay Intellectual 不停動腦,深度思考—孔祥重的學習之道

Be a Thinker and Stay Intellectual 不停動腦,深度思考—孔祥重的學習之道

專訪/黃崑山 電機83
撰文/林昱渟 人社21

【孔祥重小檔案】

學歷:國立清華大學數學系學士68級
          卡內基美隆大學博士
經歷:中央研究院院士
          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
          台灣人工智慧學校創辦人

圖片

由北美校友成立的國立清華大學北美基金會」 首創Spotlight 焦點校友訪談2020926日美東時間下午8 時,台灣時間9278 邀請到孔祥重教授接受電機83黃崑山校友專訪,並由數學88郭昱廷校友擔任引言人講演題目:Be a Thinker and Stay Intellectual引起熱烈迴響。

孔祥重

圖為孔祥重於2018年在台積電演講

深度思考,透徹原理

處在一個資訊量大且流動速度快的世代,孔祥重強調「Stay Intellectual」和「Deep Thinking」的重要。首先,面對龐大的訊息,我們必須透過「經常思考、不斷動腦」,以了解正在發生的事情,此為「Stay Intellectual」。再來,對周遭事物有所掌握後,我們還要進一步反思、反省、深入思索、探討,這就是「Deep Thinking」。我們必須生成自己的看法,想想看事情還能如何發展,孔祥重尤其強調:「不能夠隨波逐流。」

AI為例,孔祥重簡述AI是如何被運用以發揮功效。方法一為「數據驅動Data-driven」,我們可以從龐大數據中抽絲剝繭,提取有意義的資料,慢慢勾勒出事物的全貌。以臉部辨識來說,AI從五官形貌著手,分析其形狀、線條,統整完資訊後再運用到電腦上,就形成如今常見的手機臉部辨識解鎖功能。再者,「學習專家」也是方法之一。我們觀察專家的作法,從師傅身上學習思考問題的邏輯、解決問題的方法,孔祥重說:「學到的話,我們就可以做同樣的決定了,有一天師傅退休以後我們的系統還可以活。」然而仿照專家並非易事,專家也可能意見分歧,且各家邏輯也恐相異,學習的規則不計可數,此時可再回到數據驅動的方式以解決問題。

跨領域學習 實踐自我

然而,上述學問皆奠基於我們對於應用領域(Domain)的了解,是個科學問題。孔祥重表示,要對領域了解,就問誰擁有此領域的知識。AI是屬跨領域的知識系統,必須要跟各種不同領域的人對話,可想而知其中的知識鴻溝(Knowledge Gap)是非常大的,此時「深度思考(Deep Thinking)」就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進行跨領域的對話前,必須先掌握事情最基本的原則,靠經驗、靠自己的領悟、靠自己深度的思考,明白它的原理,同時可向他人講清楚。除了吸收教科書上的信息之外,我們要學會自己去想,因為每個人的想法不同,要釐清自己的長處是什麼、如何發展自己,找到答案後要實踐、堅持、習慣、自信,才能繼續往下走。

最後,孔祥重表示,AI的因應十分重要,在此議題上需要思考的是「如何運用這些能量使其發揮最大的價值」,而「跟Domain合作」就是不可忽視的。除個人準備需充足外,政府與民間的合作也十分重要,大家若能互相扶持並持之以恆,共同朝目標邁進,事情方能順利進行。提及對AI的看法,支持「開放資源(Open Source)」的作法,因為把問題攤開來看,各界在軟體和數據上的合作都是不容小覷的力量。最後,孔祥重再次強調,Be a thinker and Stay Intellectual! 在疫情蔓延的當代,我們可利用這段相對安靜的時間,發展自我、促使社會進步,多思考。

孔祥重舊照

1968年數學系畢業旅行 (左二為孔祥重)

孔祥重

Photo with張玲玲 (1970年化學系) at the Taipei Airport ready to leave for study in the US in 1969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