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校友中心首頁 
【清華人故事館】理學院院長蔡孟傑:深刻鑽研 享受樂趣

【清華人故事館】理學院院長蔡孟傑:深刻鑽研 享受樂趣

審稿/陳千惠顧問 撰文/林承禾  中文23級 攝影/計通中心 胡文凱、夏上雅

【蔡孟傑小檔案】
學歷: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 數學系博士

經歷:
國立清華大學理學院院長
國立清華大學數學系教授

圖片

一咖皮箱,飄洋過海來台灣

理學院院長蔡孟傑教授出身於馬來西亞,大學到博士都是在美國完成,一咖皮箱飄洋過海來台灣,最後在人生地不熟的新竹落腳,一待就是三十多年。

「哪裡有工作就去哪,主要還是看機緣吧。」蔡孟傑輕描淡寫的說道,或許正是這樣隨遇而安的個性,讓他從年少時就手持一咖皮箱,橫跨太平洋到美國求學,再一腳跨回來,到這個只有在光華雜誌上看過的國家——台灣。

圖片

清華校景,屬一屬二的美

蔡院長於麻省理工攻讀博士時,恰逢蘇聯解體、冷戰結束,以至於大量學術人才流出,畢業後工作並不好找。最後因緣際會來到台灣,先後於交通、清華兩校任教。

蔡院長稱讚清華的校景「是台灣數一數二的美」,但因為在這裡工作,到學校時只會聯想到上班,並不會特別駐足欣賞,之前在交大任教時,反而還會來清大這邊散步。

相較之下,南大校區反而是院長下班後常去之地,因為工作地點主要在校本部,所以去南大校區的時候會比較抽離、放鬆, 每個禮拜也會固定去羽球場報到、順道繞去吃同鄉經營的海南雞飯,「甚至特別請同鄉為我保留一份,家鄉味總是讓我想起童年,回憶一下子就湧現出來了。」院長笑瞇了眼說。

圖片

持之以恆的「懶」,來自對數學的熱忱

對於數學系, 一般人可能都會有「艱澀深奧」的印象,唯恐避之不及,或是想結合其他領域,轉換跑道。從大學一頭栽進純數學領域至今三十餘年的蔡院長,被詢問是否曾想轉換跑道時,便用他獨特的「懶惰說」做回應。

「我是一個比較懶的人,不會想探索新方向,因此我還是偏向留在原有的領域,也可以說是一種定性吧。」當時美國資訊工程正夯,也有很多機會。當時數學系也有接觸程式,但蔡院長還是沒有轉換跑道,正是這份熱忱,讓他選擇踏上台灣這塊陌生的土地,繼續鑽研數學。

蔡院長提到在美國的求學經驗,當時的他第一次踏入美國,對所有事物都很好奇,就讀的布蘭岱斯大學是一所環境優美,對留學生很友善的學校,因此留下許多美好回憶。後來的麻省理工則是在學術訓練、思考上獲益良多,雖然唸得有些辛苦,但在研究、日後的發展中都有很大的幫助。

談論到教學風格,蔡院長認為,主要是把自己懂的東西用淺顯易懂的語彙及方式去呈現,讓學生比較容易理解,沒有什麼特定的方式或是模式。而這種呈現方式的背後則是對學問的充分掌握,「我個人的中心思想是——教學最重要的因素是對學問的深刻體會。」蔡院長說道。

圖片

追求本質、享受樂趣

從小到大、棋齡40餘年的西洋棋,至今都是他的愛好,「疫情在家不會無聊,因為可以透過網路和全世界下棋。」小時候二姐的啟蒙、求學時期在哈佛廣場(Harvard Square)下棋賺外快、和清華學生組隊比賽奪冠等經驗,都可以看出蔡院長對西洋棋不變的熱忱和堅持。

被問到是如何在四十多年中始終保持熱忱,蔡院長仍然以他的「懶惰說」來回答:「像我剛剛說自己是有點懶的,因此若要換一個新的興趣的話,就得打掉重練、從零開始。所以我對新事物會比較懶的去學,學起來也比較累。所以要我從西洋棋換成圍棋、象棋的話,我可能要摸索很久,或是輸很久。」蔡院長笑道。

而這樣的態度,也可以在院長的旅遊喜好上窺見一二,「因為經常出國參加研討會,有時候得住在當地一陣子,比起一口氣逛遍所有景點,我更喜歡放慢腳步體驗當地生活。這些細碎、需要慢慢體會的經驗,反而比走馬看花還來的記憶猶新。」蔡院長說道。

從專業到興趣,都能看到院長對事物專一的精神。「就我的想法來看,在學習上,你只有在學到一項東西的精髓後,才能夠發現他的樂趣,了解它背後的哲學、感覺。」蔡院長說,這只是他自己的想法,並不適用於所有人。「每個人都有他的特長,有人比較適合專才,也有人適合通才,而我只是比較喜歡在單一項目上深刻鑽研,享受樂趣而已。」

圖片
蔡孟傑院長(中)與筆者林承禾(右一)及採訪團隊合影。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