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人故事館】國立清華大學校長高為元:「校友的成功就是清華的成功」
在沉思者石像面前模仿動作,在咖啡廳門口和正在苦讀德文期末考的同學聊天,他是去年剛上任的國立清華大學校長高為元。外表帥氣,穿搭時尚,關心學生,彷彿電影裡走出來的男主角,與校長嚴肅的刻板印象相差千里。
情牽台灣,身負重責
生於臺北,父親為駐外人員,因此高為元在小學畢業前即隨家人赴國外生活,在美國求學、工作,後至香港任教。四十多年來,他的足跡橫跨了數十個城市,雖然人不在台灣,但他的心卻從未離開過台灣,除了隨時關心台灣時事,帶孩子回台探親、參加夏令營,高為元在台灣還擁有龐大的家族,「我在台灣有11個舅舅和阿姨、4個姑姑,以及他們的小孩和小孩的小孩。」他說,情感的牽絆和難得的機會讓他在與家人討論後,帶著感謝的心,決定肩負起帶領清華的重任。
在平均年齡超過60歲、多數出身校內的國立大學校長群裡脫穎而出,高為元深感榮幸,也對於學校願意踏出改變給予肯定,他笑著說:「這代表著清華對於『創新』的理念在教學、研究,甚至選校長都願意嘗試。」當有新的目標,就要有新的做法,他舉例就像要登上月球,不可能用著古代「坐馬車」的方法,因此在面對轉型中的清華,也需要做出改變才能達到目標。
▲ 校長重視跨領域的重要性,推動以人為本、延伸至不同領域的學習方式。
——————————
不管課外或課內,多元學習要自然得像呼吸,跨領域是一種態度。
——————————
以「人」為本,跨領域學習
「曾經我以為未來我會成為畫家或建築師。」高為元回憶起過往。原本對藝術就充滿興趣的他,加上受到任教於香港大學「比較文學」的太太影響,十分重視人文素養,他認為藝術與人文是must-have,而非good-to-have,要以平等的角度、公平的資源去對待各個領域。清華是台灣半導體科技產業的人才培育重鎮,「但人文的加入才能讓我們以不同的角度去看待原本理工的議題」他說,他以半導體為例,乍看之下是屬於材料、化工領域,但若要以更全面的角度去瞭解,其涵蓋經濟、法律、政治等層面。
清華大學有百年校史,持續轉型和革新走到今日,也是目前華人世界裡,唯一培育三位諾貝爾獎得主(楊振寧、李政道及李遠哲)的學校,在理工的優勢下,政經學院、醫學系、半導體學院以及教育學院、藝術學院讓清華的未來的發展備受關注。談到定位的重要性,小至公司大至國家,都必須考慮到其歷史背景的複雜、人員組成的多元,因此他特別重視清大的跨領域學習,高為元說:「不管課外或課內,多元學習要自然得像呼吸,跨領域是一種態度。」不是刻意的去跨領域,而是保持好奇心去探索未知的世界。目前清華也希望藉由推動「明燈」計劃(Mentoring)、X-Class衝堂選課,全力培養學生多元學習。前者讓學生面對職涯發展、人際關係、自我成長等疑惑時,可以「尋路人」身份上平台申請並連結一位「引路人」來陪伴與指引方向、解決困難,作為處理高壓情緒的一種管道,防範於未然;後者則以非同步線上課程,提供學生選修衝堂課程的機會,鼓勵自主彈性學習。
▲ 採訪團隊提議校長模仿沉思者經典姿勢留影,校長也欣然應允。
——————————
校友的成功就是清華的成功。
——————————
團結清華人,實現自我
清華校友遍布世界各地,包括北美、歐洲、中國、日本等地,在台灣國內也蓬勃發展,高為元說:「每一次與校友的接觸都十分珍惜」,去年底剛從北美校友會參訪回來的他,對校友們的熱情及個人特色充滿印象,雖然校友年齡層橫跨數十年,但同樣的是對清華的關懷,每次的出訪都能讓校友更加了解學校現況,透過持續的溝通,凝結每一位清華人的心。
在他的清華藍圖裡,他相信每個人「人生的成功就是清華的成功」,不管是家庭主婦或是公司老闆,若校友們都能定義自己的目標並達到自我實現,就是他身為校長最大的期盼。而他定義自己的成功並不是一定要在世界各地佈滿清華校友分會,而是讓畢業的校友們內心都有著清華,他說:「若能讓校友覺得清華在他人生成長中有所幫助、對我來說校友的成功就是清華大學的成功。」
▲ 高為元校長盼校友們都能定義自己的目標並達到自我實現。
高為元校長簡介
美國凱斯西儲大學高分子科學(1996博士),美國凱斯西儲大學生物醫學工程(1994碩士),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生物醫學工程(1991學士)。1998年起任教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達18年,2015年任香港大學副校長,2022年5月接任國立清華大學校長,在清華正值轉型關鍵之際,藉著國外經驗與堅定理念:包容、公平、多元等核心價值,帶領清華邁向3.0。
【相關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