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抒寫清華】「勿使火熄滅,及時把柴添」 清華羅浮群50週年團慶
撰文:莊睿郁(化學系05級)/攝影:江進輝(化學系02級)、詹馥維(工工系94系)、朱曉瑩(化學系03級)
你一定聽過類似這樣的故事:在求學的過程中結交了一群好友,出了社會後情誼不因時光荏苒而顯脆薄。或許,我的故事沒有比較特別,但卻讓我花上好些時日思索,要如何將這段經歷化為文字。
我畢業於2005年,不多不少正是20年前。從大一開始參加了清華羅浮群,原本以為畢業就是社團活動的結束,未料竟延續至今。
2023年,化工系90級的林業森對群友發起募款活動,旨在整建成功湖畔的休憩區,百萬的募款金額在群友們的慷慨解囊下順利達標。適逢今年是羅浮群創團50週年,團慶活動正好與整建後休憩區的啟用典禮一同舉行!
是的,清華羅浮群創團已經50年了,悠久的歷史代表著擁有為數眾多的群友。要號召群友集聚一堂並非易事,需要強大的籌備小組來執行這個艱鉅的任務。幸好,羅浮群最不缺的就是熱情,生科系20級的魏筠亞成為天選之人,擔起總籌這個大任,召集了各路好漢前來相助,分別是文宣股長經濟系95級宋宜玲、活動股長經濟系96級劉懿萱、總務股長經濟系02級朱秀芳和生活股長03級數學系的謝孟樺。
▲ 50團慶的「五超人」,由左至右分別是數學系03級的謝孟樺、經濟系96級的劉懿萱、生科系20級的魏筠亞、經濟系95級的宋宜玲和經濟系02級的朱秀芳。(攝影/化學系03級朱曉瑩)
籌備時間長達半年,經過無數個大大小小的線上、實體會議,終在今年2月15、16兩日呈現出幾近完美的團慶活動。
這次活動,我們締造了許多紀錄。
第一、團慶開幕結合成功湖休憩區的啟用典禮,讓羅浮群群友成為首批使用的團體。童軍活動哪次不生火?既然都生火了就來烤隻雞吧!要吃到烤雞還得展現實力,五個小隊各顯身手,哪個小隊烤出來的地瓜最合現任群長和團慶總籌胃口,決定了「雞」落誰家。只見大家寶刀未老,沒有火種、沒有噴槍,一支火柴生出一把火。儘管身上被熏得盡是煙味,但這股再也熟悉不過的味道,是每次營火後留下的悸動。
▲ 成功湖畔休憩區在羅浮群群友的見證之下進行了啟用儀式。(攝影/化學系02級江進輝)
第二、此次報名人數(含家眷)共250餘人,最資深的是工工系79級胡黃德和洪振創,最年輕的非現任群長-科技管理學院學士班26級的張天懷莫屬,級數橫跨了47屆。學長姊笑說,當初我們在念大學時,有好多學弟妹們都還沒出生呢!介紹群友時,氣氛熱絡不已,全場沒有任何一人顯得不耐或滑手機,而是專注的看著臺上每一屆的群友,無論是熟識的抑或素未謀面的,像是多年不見的好友,終在這天聚首。創團的數學系77級楊敦炯因故無法親自到場,還特地錄製了一段影片在當日錄放。1975年,楊敦炯學長創立了清華羅浮群,當時的他一定沒有料到50年後會有這麼一群人齊聚一堂,聽他話說當年。
▲ 橫跨47屆、250位群友及家眷大合照,是傳承了50年的夥伴情誼。(攝影/化學系02級江進輝)
第三,不同於以往的團慶,為了慶祝羅浮群五十歲生日,擴大舉辦成兩天一夜的活動。第一天晚上的營火,圍出一個又一個的圈,唱著怎麼也唱不膩的歌曲。記憶一旦被喚醒,便似泉湧,數十年前玩的團康遊戲,怎到了今日依舊玩興不減;第二天早上在成功湖划船是這次團慶的一大亮點,只見湖面點點船影,和著吆喝聲、嬉笑聲,坐在湖畔的我,要把這樣的畫面牢牢印在腦海裡,成為我專屬的清華記憶。
▲ 在成功湖划船是50團慶的亮點之一,沒想到畢業多年後,竟然有機會可以回母校划船,也因此報名十分踴躍!(攝影/工工系94級詹馥維)
活動隔天,嗓子啞了好幾天。身體的疲累程度反映出參與的投入深度,不過,我只是「失聲」,更多工作人員更是「獻身」。擔任生活股長的孟樺學長笑著說擱置在行事曆長達半年的待辦事項終於可以刪掉一項,身為軟體工程師的他,日理萬「機」,做事有條不紊,是所有股長中唯一的男性;同樣也在活動隔天「失聲」的宜玲學姊是萬能的文宣股長,扛下聯繫群友這個艱難的任務,還積極參與了休憩區工程的設計,與設計師來來回回討論了不下數百次,休憩區的設計圖才得以產出,超強的行動力和執行力著實令我欽佩萬分;算錢是最令人頭痛的事,總務的工作由秀芳學姊一人頂著,報名人數、報名費用、紀念品規格的統計……,這些事務的繁瑣程度令人咋舌,光是製作報名表單就是一項浩大的工程;活動當天,擔任活動股長的懿萱學姊高亢清亮的嗓音,是許多群友回憶這道門的鑰匙,讓在場許多群友一秒回到過去,「我已經聽了這個聲音30年了……」,從進步碼頭高聲一呼,成功湖對面休憩區的群友能聽得見,大概也只有懿萱學姊辦得到。
擔任總籌的筠亞學妹則是這次活動的關鍵人物,沒有她,就沒有這次的活動。誰說年輕人沒有肩膀!羅浮群訓練出來的人才不容小覷!遇到問題思考的是解決方案,活動流程的精緻度非要幾乎完美才願意放過自己,在在體現出童軍精神:勇於冒險、接受挑戰、解決困難!
你一定聽過類似這樣的故事:有一群人,大學畢業後忙於各自的生活和工作,卻願意為了社團活動無償的貢獻時間和精力,只為了這一刻的相聚。
「總是有一群朋友,在我最脆弱時伸出雙手;總是有一種感動,在我最孤獨時湧上心頭。」動機系98級張宏彰在30年前創作的《阿克拉之歌》,寫的正是這樣的一群人。
那群人,名喚清華羅浮群。